微信掃一掃
調(diào)查報告顯示,我校學生不同程序地存在擔憂、焦慮、緊張等不良情緒,也有少數(shù)同學有頭痛、睡眠障礙等生理問題和學習效率低下問題。學校通過各種途徑密切跟蹤、研判和發(fā)現(xiàn)需要重點關注的同學,及時對他們進行心理干預,避免心理失衡,確保心理健康。
1、針對有與冠狀病毒確認病例接觸史的同學的心理干預
工作小組一發(fā)現(xiàn)確認患者有接觸史的同學,立刻請班主任第一時間與之取得聯(lián)系,從生活上、思想上給予關愛,然后,心理老師及時跟進,了解學生的心理動態(tài),指導學生放松身心,保持良好情緒,確保學生能安心隔離。
2、針對父母奮戰(zhàn)在抗擊疫情一線的同學的心理干預
父母在抗疫一線工作的同學在心理上會產(chǎn)生很大的焦慮感,他們擔憂父母被感染,害怕全家人都感染上病毒。面對這樣的同學,我們的心理老師及進與他們?nèi)〉寐?lián)系,詢問他們的心理狀況和學習情況,幫助他們看到長輩們在抗擊疫情中的責任與擔當,激發(fā)他們的自豪感,增強他們戰(zhàn)勝困難的信心。同時,心理老師還用心理學方法為學生做情緒疏導、緩解壓力、高效學習訓練等,幫助他們愉快在學習與生活。
3、針對有應激反應的同學的干預
作為一個群體性的創(chuàng)作事件,本次疫情會學生帶來一些不良的反應,如在心理方面會產(chǎn)生焦慮、擔憂、緊張、害怕、憤怒等不良情緒和一些錯誤的認知,在生理方面會有頭痛、胃痛、腹泄等軀體癥狀, 在行為方面會出現(xiàn)執(zhí)行力差、自制力差、無心學習等狀況。很多學生因為上述的應激反應向心理老師求助,心理老師們總是為同學們耐心地做好解釋,讓學生認識到這些反應是正常的,是大多數(shù)人在危機狀態(tài)下都會有的反應,幫助學生穩(wěn)定情緒,認識自我,克服困難。段清慧老師用元認知心理干預技術幫助同學們克服焦慮與厭學情緒,使他們樹立信心,提高了學習效率。
疫情期間,我校高度重視并積極應對疫情可能給廣大學生帶來的心理傷害,采取了“早預防、早疏導、早干預”的策略,做到了防微杜漸,有效預防了心理失衡與危機事件的發(fā)生,校園安全,師生健康。
供稿:學校心理咨詢室; 編輯:信息科;審核:教科室;